文旅企業該如何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發展研究院
研究員 蔡越坤
引言
文化和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過去幾年,對全國文化和旅游領域從業者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
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530元,同比增長8.8%;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增長5.9%。這在一定程度說明以文化和旅游為代表的服務消費正成為國民經濟企穩的重要支撐。
文旅產業的發展與市場需求密切相關。根據調研發現,一方面,文旅市場需求巨大;另一方面,文旅市場投資需要長期性。這與國外相比,國內的文旅供應量和服務品質遠遠達不到市場需求,究其原因是缺少長期經營的理念而造成的投資不足和投資短期化,并且都是基于短期建設的低質量意識限制阻礙了文旅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此外,文旅行業房租的短期化與物業產權長期性問題也限制了文旅行業的進一步規模化發展,這都是亟待解決的痛點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旅游大省紛紛出臺相關舉措,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因地制宜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增效。有機融合數字技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于文旅企業而言,面對規模化發展的浪潮,文旅企業要保護好特色化并與特色化結合,需要注重深入挖掘文化資源、保持原真性、創新結合方式、培養專業人才以及建立良好的社區關系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文旅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有深度的文化旅游體驗。
一、文旅行業面臨租房周期短期化等障礙問題
根據調研發現,在文旅需求龐大的市場需求下,文旅經濟卻難以形成規模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些因素可能包括:
第一,市場需求不足:文旅產業的發展與市場需求密切相關。如果市場需求不足,文旅產業就無法形成規模。一些地方的文旅項目過多,導致市場競爭激烈,需求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此外,一些地方的文旅產品單一,缺乏創新,無法吸引更多的游客,限制了文旅產業的發展。
第二,投資不足:文旅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項目建設、設施改造、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資。然而,由于文旅產業的特殊性,投資回報周期較長,風險較高,許多投資者對文旅產業持觀望態度,不愿意大規模投資。這導致文旅產業的發展受限,規模無法擴大。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一些地方的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影響了游客的出行和游玩體驗。例如,一些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不便,道路狀況差,游客出行困難;一些景區的供水供電等設施不完善,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這些基礎設施的問題不僅影響了游客的滿意度,也制約了文旅產業的發展規模。
第四,資源保護與開發不平衡:文化和自然資源是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一些地方在開發這些資源時存在過度開發和利用的問題,導致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這種開發行為不僅損害了資源的可持續性,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的完整性,不利于文旅產業的長期發展。
總之,文旅經濟難以形成規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通過優化政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投資、加強資源保護等措施來推動文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另外,文旅行業房租周期的短期化與物業產權長期性問題也限制了文旅行業的進一步規模化發展。
首先,文旅產業需要長期穩定的投資和規劃,而短期化的房租可能導致企業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和長期規劃,從而影響了產業的穩定發展。
房租周期短期化對旅游服務的影響包括:短期租賃使得旅游服務提供者需要頻繁調整服務策略,增加了運營成本;短期租賃可能導致旅游服務質量下降,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短期租賃可能影響旅游服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對旅游服務提供者構成挑戰。
其次,文旅產業的發展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淀,而房租周期短期化可能導致企業缺乏這種時間和耐心,從而難以打造出真正有品質和內涵的文旅產品。
此外,房租周期短期化還可能影響到文旅產業的創新和研發。企業可能會因為擔心研發成本無法在短期內的回報中得到補償而放棄創新,從而限制了產業的創新和發展。
因此,為了促進文旅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解決房租周期短期化的問題。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長期租賃和穩定租金,為文旅企業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靠的營商環境。同時,企業自身也需要加強自身的財務管理和規劃能力,以應對房租短期化帶來的挑戰。
首先,政策層面可以有如下的應對策略:第一,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調控租房市場,穩定租金水平;第二,政府可以通過提供財政支持,幫助旅游服務提供者應對租金上漲的壓力;第三,政府可以通過優化城市規劃,平衡旅游地的人口分布,緩解房租壓力。
其次,企業層面的應對策略包括:第一,企業可以通過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競爭力,應對房租壓力;第二,企業可以通過創新經營模式,降低運營成本,應對房租壓力;第三,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合作,共享資源,應對房租壓力。
綜上,文旅及相關現代服務業規模質量與巨大的市場需求之間的不平衡,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種不平衡可能源于多個方面,包括供給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市場需求多樣化等。
首先,供給不足是導致這種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旅及相關現代服務業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相對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其供給仍然顯得不足。這可能是由于投資不足、資源開發不夠、政策支持不夠等原因導致的。其次,服務質量不高也是導致這種不平衡的原因之一。一些文旅及相關現代服務業企業可能存在服務質量不高、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導致消費者滿意度不高,進而影響市場需求。最后,市場需求多樣化也增加了這種不平衡的復雜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文旅及相關現代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這要求企業能夠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為了解決這種不平衡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政府應該加大對文旅及相關現代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等,以促進其快速發展。其次,企業應該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以滿足市場需求。最后,消費者也應該提高自身素質,理性消費,共同推動文旅及相關現代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進高質量發展
面對規模化發展的浪潮,在文旅經濟難以形成規模的背景下,通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來促進文旅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發展思路。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文化來塑造旅游的內涵和特色,提升旅游的文化品質和吸引力;同時,通過旅游來彰顯和傳播文化的價值和魅力,擴大文化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以文塑旅”強調文化在旅游發展中的核心作用。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民俗、藝術等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成為旅游的吸引物,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旅游體驗。通過深入挖掘和整合文化資源,可以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產品,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產業。
“以旅彰文”則強調旅游在文化傳播和發展中的促進作用。旅游是一種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方式,可以讓人們親身體驗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心和認同感。同時,旅游也可以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經濟支持和創新動力,推動文化的創新發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一種共贏的發展思路。文化和旅游是相輔相成的,文化可以為旅游提供特色和內涵,旅游可以為文化提供傳播和發展的機會。通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可以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在實際操作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企業需要積極探索和創新,開發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社會各界也需要加強文化旅游的宣傳和推廣,提高人們的認知度和參與度。通過這些努力,可以實現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動文旅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三、加快推進數字化與文旅的融合
同時,需加快推進數字化與文旅的融合是當前文旅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當前,文旅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速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在立足當前發展成果的基礎上,著力解決數字化發展過程中尚存的問題,實現數字技術與文旅行業全面、有效、有機融合。
當前,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大數據、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成為常態化技術手段。行業從業者紛紛開展云展覽、網絡直播、云演播等服務,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發展,激活文旅新業態。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36.74億,同比增長75.5%。數字化方式隨時隨地的特性,有助于提升文化與旅游產品品質,創新產品供給,加強供需對接,激發消費潛力,從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品質化的文旅需求。
一系列政策加速了數字技術融合文旅產業的進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指出,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旅游發展。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門此前印發的《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深入推進旅游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加快推進數字化與文旅的融合是當前文旅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提升游客體驗、創新商業模式、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以及建立合作機制等方面的工作,推動數字化與文旅的深度融合,實現文旅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此外,還可以打造現代化環海文旅經濟帶,發展海洋郵輪經濟。促進海洋旅行與陸上文旅相結合,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打造現代化環海文旅經濟帶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優化旅游線路設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加強區域合作以及推進數字化建設等。
四、實現轉型升級,參與市場化競爭
通過調研了解發現,文旅企業轉型升級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第一,創新發展模式:文旅企業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例如,可以通過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形成新的產業鏈和消費場景;或者通過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增值服務,增加游客的黏性和滿意度。
第二,提升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是文旅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文旅企業需要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例如,加強員工培訓,提高服務態度和服務技能;同時,注重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第三,拓展市場份額:文旅企業需要積極拓展市場份額,提高市場占有率。例如,開展線上業務,擴大市場覆蓋面;或者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市場。同時,也需要注重品牌建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第四,推進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技術可以為文旅產業帶來諸多優勢,如提高管理效率、優化游客體驗、創新商業模式等。文旅企業需要積極擁抱數字化技術,推進數字化轉型。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入挖掘市場需求和消費者行為;或者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旅體驗。
第五,加強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為文旅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例如,提供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政策紅利;同時,加強對文旅企業的規范管理,確保市場的公平競爭和可持續發展。
第六,注重人才培養:文旅企業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支持。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和培養優秀人才,例如,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和晉升渠道;同時,加強內部培訓和外部交流,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第七,關注可持續發展:文旅企業需要注重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例如,推廣綠色旅游、低碳旅游等理念;同時,加強與當地社區的合作,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
結論與建言
文旅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創新發展模式、提升服務質量、拓展市場份額、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強政策支持、注重人才培養和關注可持續發展等。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可以推動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市場發展。同時,為了促進文旅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解決房租短期化等問題、以及文旅企業要保護好特色化,并與特色化結合實現文旅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有深度的文化旅游體驗,實現文旅企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