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呂建中:用好數字技術 賦能文化產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計劃報告中明確,“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認為,要用好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發展。
呂建中代表說,當前在文化產業領域,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而且極大地拓寬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和創新路徑。
呂建中代表分析稱,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文化創新,通過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以更加生動、立體的方式呈現傳統文化,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也推動了文化產業的高效發展。通過云計算、區塊鏈、5G等技術,可以實現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存儲、管理與傳播,提高文化產業運營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有效保護知識產權。同時,數字經濟平臺的發展,也為文化產業提供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拓展渠道,助力文化產業實現全球化布局。
對于下一步推進方向,呂建中代表認為,可以通過文化資源數字化、產品化、產業化、規?;H化,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并通過推動人工智能、XR元宇宙、大數據、區塊鏈、5G/6G等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文化形式、文化體驗及產業模式,發展文化產業的新質生產力。
互聯網與數字經濟帶來的創新力量,已經顛覆了傳統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邏輯與格局。在他看來,數字藝術品應主張以虛促實、以虛強實,提振消費市場。數字藝術品與傳統藝術品市場產生直接聯系,依靠數字化解決了傳統藝術品市場公信力不足、欠缺深度體驗這兩個大問題。數字藝術品基于其自身優勢,與文旅、教育、體育、農業、藝術等多個領域跨界合作,助推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此舉將加速推進數字藝術品與實體產業的融合,拓展數字經濟新模式。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在機制體制上加以完善,給予文化產業更大力度的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
呂建中代表認為,文化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強、社會效益高,但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回報率低,這導致文化產業項目雖受社會關注,但在資本市場不被青睞,融資較為困難。他建議理順文化產業管理機制體制;制定財政和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細則;推動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評選認定“文化產業新經濟”企業,給予精準扶持;加快建設線上“文化數字絲綢之路”和線下“國際文化貿易基地”。(記者 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