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中國冰雪經濟工作推動情況
近年來,全國體育系統聯合各方力量,調動各類資源,合力推動群眾冰雪運動普及發展、推進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體育總局會同相關部門及各省(區、市)體育行政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冰雪運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著力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加強多元主體合作、豐富賽事活動供給、培育示范試點項目、補齊產業短板弱項、引導科技創新應用、推進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不斷加強冰雪經濟重點工作推動力度,統籌推進全國冰雪經濟工作。在國務院及相關部門的重視支持和全國體育系統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和通力合作下,我國冰雪經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國家及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冰雪產業,持續出臺相關政策,基本形成了宏觀政策引領、專項規劃支撐、地方政策協同的冰雪產業政策體系。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聚焦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關鍵問題,為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引領冰雪產業發展指明了路徑和方向。國家體育總局會同相關部門結合我國冰雪經濟發展實際,針對冰雪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在冰雪運動發展、冬季運動推廣普及、冰雪場地設施建設、冰雪器材裝備、冰雪旅游發展等方面,制定了《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體經字〔2016〕645號)、《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0年)》(體群字〔2016〕146號)、《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體經字〔2016〕646號)、《“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文旅資源發〔2021〕12號)等系列政策文件,著力解決冰雪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此外,全國各省(區、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及國家體育總局工作部署和政策精神,多地出臺冰雪經濟相關政策,因地制宜布局發展冰雪產業,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聚焦細分領域,注重精準施策,推動冰雪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截至2020年12月,全國31個省(區、市)已全部將冰雪產業發展納入當地體育產業發展整體規劃。
二、加強多元主體合作
為深入推進冰雪經濟各項工作,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國家體育總局持續加強多元主體合作,與國務院各部門、地方政府、區域市場主體等深入合作,促進區域冰雪產業協同發展,實現多元聯動、合作共贏。國家體育總局深化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的合作,以技術創新促進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升級,聚焦冬奧備戰、大眾冰雪等冰雪裝備器材重點領域,不斷提升本土冰雪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深化與文化和旅游部的合作,認定冰雪類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動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設,不斷提升冰雪旅游質量。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實現項目共建、要素互補、資源共享、政策協同。為支持地方冰雪產業發展,國家體育總局與上海市、河北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在共建冬奧備戰隊伍、深化青少年冰雪運動項目合作、推動冰雪運動普及推廣、大力發展冰雪產業等方面展開合作。此外,國家體育總局積極推動與銀行、汽車、移動通信、網絡媒體等行業合作,舉辦不同類型的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進一步豐富冰雪運動產品供給。通過與各部門、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企業協同合作,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到冰雪運動中,發揮不同主體的優勢和資源價值,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提高冰雪經濟發展效率。
三、豐富賽事活動供給
以冬奧會為契機,國家體育總局大力推廣冰雪競技賽事活動和大眾冰雪健身賽事活動,經過多年發展,賽事組織與參與主體日益多樣,賽事活動供給日益豐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水平冰雪競技賽事關注熱度居高不下。以籌辦冬奧會為契機,國家體育總局積極推進“高水平賽事引領計劃”,引入多場國際冰雪運動重大賽事,不斷提升冰雪競技水平,打造了一批冰雪體育明星,吸引廣大群眾關注高水平冰雪賽事,帶動冰雪競賽表演市場發展。二是群眾性冰雪賽事舉辦百花齊放,賽事種類與數量大幅提升。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全國大眾冰雪季、青少年冰雪夏令營、冰雪嘉年華等活動,已成為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廣普及冰雪運動的品牌活動。全國各地積極舉辦大眾冰雪健身賽事活動,舉辦場次從2016—2017賽季的1975場上升到2018—2019賽季的2818場,年均增速達到12.58%,2020—2021冰雪季,全國共184個地級市開展了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數量超過1200場次,直接參與和間接影響近1億人。青少年冰雪賽事舉辦方面,組織開展全國青少年冰雪項目U系列賽事、中國青少年滑雪大獎賽等,不斷為青少年普及冰雪運動知識,實現競技性賽事與群眾性賽事齊頭并進、協同發展。
四、培育示范試點項目
為擴大優質冰雪產品供給,打造冰雪產業增長極,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打造示范工程,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認定了北京延慶海陀、河北崇禮等19家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新疆絲綢之路國際度假區等一批冰雪主題類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長吉圖冬季冰雪自駕游線路、伊春冰雪旅游線路等以冰雪休閑度假體驗為特色的假期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北京市石景山區成為全國首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示范區,冰雪經濟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動能。在由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的國家體育產業基地中,冰雪產業已成為重要內容。截至2022年10月,有3處冰雪重點發展區域獲批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5家冰雪企業獲批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7項冰雪產業項目獲批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以冰雪產業為發展重點的張家口市、吉林市等入選首批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示范試點項目的培育和建設,為整合各類資源要素、賦能區域冰雪產業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五、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國家體育總局高度重視補齊冰雪產業發展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在冰雪場地設施、參與人群等方面精準施力,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通過印發《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社會〔2021〕555號)等文件,實施“百城千冰”計劃,不斷加大冰雪場地設施建設,為廣大群眾參與冰雪運動提供場地支持。鼓勵有條件的省(區、市)發放體育消費券,引導冰雪運動消費,通過體教融合支持冰雪運動進校園,培育更多青少年掌握冰雪運動技能,進一步擴大我國冰雪消費市場。通過補短板、強弱項,我國冰雪產業消費市場日益壯大,冰雪消費整體發展勢頭良好,產業發展基礎日益夯實。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均消費1378元,是2021年全國人均旅游消費899.28元的1.53倍。盡管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和沖擊,2020—2021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均消費降至1061元,但仍高于2020年我國整體旅游業中游客人均消費金額的775元。
六、引導科技創新應用
為貫徹落實科技冬奧辦賽理念,國家體育總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制定《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會同科技部等部門制定《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借鑒冰雪強國先進技術和理念,開展競賽器材、訓練裝置、服裝裝備等重點領域研發攻關,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在裝備保障、訓練備戰、賽事服務等方面為運動員全方位保駕護航。500多家單位、超過1萬名科研人員參與研發的212項技術成果在北京冬奧會上落地應用,為實現北京冬奧會的“簡約、安全、精彩”提供有力支撐。國家體育總局在京津冀地區建設了3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體育實驗室,輔助運動員科學訓練、改善提高運動成績、提升競技水平。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各類科技創新成果逐步落地產業化,催生出更多高質量的冰雪產品和服務。通過技術創新促進冰雪全產業鏈升級,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的國產化進程也進一步加快。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還通過與一汽集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簽訂戰略合作,在冰雪裝備研發、冰雪文化全媒體多樣態傳播等領域共謀發展。
七、推進標準體系建設
為進一步適應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引導冰雪產業規范化發展,國家體育總局積極推進標準化工作,不斷完善冰雪運動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一方面,國家體育總局成立全國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冰雪運動標準化工作組,為促進冰雪運動標準化工作提供組織基礎和人才保障,確保標準化工作做實做細;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在冰雪項目技術、場地設施、裝備器材、從業人員、安全規范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在國家標準制定方面,推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冰球運動護具 第1部分:通用要求》《高山滑雪杖和旅行滑雪杖 要求和試驗方法》等16項冰雪運動用品推薦性國家標準,以及《冰雪運動場所用安全標志》,發布《仿真冰場 通用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推薦性國家標準,明確仿真冰的制造技術、驗收、安全標準,為指導群眾性健身休閑冰雪場地建設提供了參考;支持指導有關機構編制《移動真冰場技術規范》推薦性國家標準。此外,國家體育總局還聯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全國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黑龍江省體育局共同起草了《滑雪運動項目基礎術語》《體育場所等級的劃分 第5部分:滑雪場所星級劃分與評定》等11項冰雪運動國家標準計劃項目,獲得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委)批準立項。在行業標準制定方面,根據行業標準制修訂程序要求,國家體育總局積極推進《體育賽事活動競賽規則標準編制規范》《冰球賽事轉播制作規程》行業標準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