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在线-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天天做日日爱夜夜爽-天天做日日干

集團官微
您的位置:首頁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強市 > 正文

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

發布時間: 2024-11-14 10:30:10
來源: 上觀新聞
字號: [小] [大] 【分享正文】

2024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提出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提供行動綱領。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上,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既是文化繁榮的題中之義,也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一、建成文化強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契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從時間節點上看,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相契合,體現了二者關聯的內在邏輯。

一方面,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前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翻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黨中央堅持系統設計整體推進,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取得偉大成就。在此基礎上,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文化強國”始終是關鍵議題。文化之于深化改革、之于現代化事業的重要地位顯而易見,并且同諸多領域形成密切關系。例如:數智技術為傳統文化提供了創造性轉化的渠道空間;以特色“文創”產品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創新升級也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分領域目標任務,更凸顯了文化強國建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關鍵作用。可以說,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選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指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決定》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強調了“七個聚焦”,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擘畫了建設文化強國的美好藍圖。文化是現代化內涵中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部分,是最顯本質、最具耐力的元素。正因如此,文化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取向也蘊含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涵。社會主義文化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能夠激發全民族創新創造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也必然遵循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邏輯,體現中華文化的身份標志。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推進建成文化強國的顯著優勢

從2011年首次提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到2024年提出錨定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黨領導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碩果累累。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全球軟實力指數(GSPI)報告》顯示,中國國家軟實力位列全球第三,增速全球第一,而在2012年,中國還排在第22位,新時代十多年實現了大跨越。這樣顯著的成就使黨領導建成文化強國的底氣更足、信心更強、優勢更明顯。

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建成文化強國厚植文化根基。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且延續至今的偉大文明。在文化的滋養下,歷史上的中國不僅是幅員遼闊、物阜民豐的經濟富國,更是人杰地靈、近悅遠來的文化大國。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外延廣泛,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思想積淀、精神創造的薈萃。“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大義,“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思想情操,無不凝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思想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經過歷史積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對華夏子孫的一言一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今天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目標打下了扎實的文化根基。

步履堅定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歷程為建成文化強國積累發展經驗。當西方列強打開近代中國的國門,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歷程被工業革命孕育的西方文明中斷,被迫卷入近代浪潮的傳統中國站在了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人舉起馬克思主義的旗幟,用科學思想喚醒了沉睡的中華民族,引領中國文化走上新的發展之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把文化作為重要的斗爭武器,毛澤東明確指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文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高度重視文化領域的斗爭,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指導方針,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向前發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把文化建設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推動文化事業的改革創新,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推動文化繁榮和建設文化強國邁上新臺階。回顧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歷程,雖然不同時期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體現了黨一以貫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為新時代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系統科學的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建成文化強國提供強大思想武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昌盛離不開文化的浸潤滋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中華文化繁榮發展呼喚文化思想的創新突破。習近平文化思想應運而生,以豐富的內容形成系統的框架,以精辟的思想形成深邃的理論,以鮮明的指向形成清晰的目標,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標志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展現出了強大偉力,為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三、完成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實踐路徑

“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馬克思的這句名言蘊含著任何時代的共產黨人必須注重實踐的思想深意。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確立意義深遠,如何以目標為導向,切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必須明確遵循的原則。

第一,堅持“兩個結合”,堅守建成文化強國的正確道路。經由長期的革命與建設實踐,科學社會主義先進思想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生了“化學反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論斷歷史性地生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理論成果。“兩個結合”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新任務,為推進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有力指導。從一般意義上說,文化強國可以有各種建設方案,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命題要求黨領導人民建設文化強國必須走自己的道路。堅持“兩個結合”是建設文化強國的路徑選擇,把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統一形成的合力作用于文化強國建設,深化“兩個結合”的實踐偉力為實現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提供強大支撐。

第二,堅持“兩創”原則,開辟建成文化強國的創新道路。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是黨領導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特點和發展要求,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時代要求,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開創繁榮發展的嶄新局面。進行創造是為了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適應當今時代潮流的轉化,推進創新是為了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于文化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堅持“兩創”原則,是因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對傳統最好的繼承就是創新創造。建成文化強國任重而道遠,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在創新創造中開辟時代新局,繼往開來,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

第三,堅持人民至上,走出建成文化強國的光明前路。黨領導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價值取向一貫鮮明而堅定,那就是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堅持人民至上是黨的根本宗旨在文化觀上的體現,更是建成文化強國的基本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必須牢牢把握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向,堅持文化事業從滿足人民的需要出發,使文化建設的成果由廣大人民群眾普遍享受。必須不斷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大力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推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