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重慶文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冉斌:保持定力 激發活力 增強動力 在守正創新中推進重慶文化強市建設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謀劃了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研究什么議題、作出什么決定、采取什么舉措、釋放什么信號,是人們判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施政方針和工作重點的重要依據,對做好未來5年乃至10年工作意義重大”。公報全文11次提及文化,特別是強調文化領域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重慶文投集團將進一步聚焦改革的路徑與方法,為推動文化產業生產關系和新質生產力、供給側改革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提供新方向,為全面深化國企改革、推動文化強市建設樹立新坐標創造新契機。將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成為我們推動文化創新創造的豐富資源;要根植本土,從重慶人民群眾鮮活生動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挖掘文化創新創造的智慧和經驗,形成更多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文化精品;要探索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機制、新形式,不斷創新數字技術與文化建設融合的方式方法、路徑途徑等。
二是深耕重慶“六大主體文化”。在推進“六個區”建設過程中,要同步做好“六大文化形態”的深度挖掘和表達;要開發與直轄市超大城市匹配的文化內涵,讓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與文化強市建設協同并進;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切實把重慶“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
三是發揮好文化產業投融資功能。履行市級國有文化資本投資運營主體職能,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戰略性投資引導。著重做好重慶文化產業重大項目、開展與國內外頭部文化企業的合作、塑造重慶文化IP、提升數字文化短板、大力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等五方面工作,通過支持重慶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培育一個個文化“苗圃”,不斷壯大成為若干文化“小樹林”,最終匯集成為整個重慶的“文化森林”。
四是做好“5+5”文化表達的體系建設。做好個人文化表達、家庭文化表達、企業文化表達、社區文化表達、區域文化表達等5個方面工作,在區域文化表達方面應著重強化主城表達、區縣表達、鄉村表達、國內表達、國際表達等5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對構建重慶精品文化形象標識的重視和研究,集中力量推出一批能彰顯重慶氣質的文化形象標識,提升重慶文化的傳播效能。
五是堅持“民生為大”發展文化產業。要重視高雅藝術的引領和大眾文化的普及,讓文化無所不有、無處不有、隨處可及、隨處可感,老百姓們可以近距離感受文化,沉浸在文化的海洋之中,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文化感受;要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以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推動文化惠民、文化悅民、文化富民在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中不斷實現。
六是大力培養文化產業人才隊伍。要充分認識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數字文化產業對集團的戰略意義,把“數字強企、文化興企”作為集團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加大文化產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實現內容創作、創意設計等文化領域人才的精準招引;要建立健全“通識化教育、專業化培養、多元化提升、規范化上崗”為一體的培養體系,培養兼具文化內涵、數字素質、管理水平、經營水準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要完善以價值貢獻為導向的高層次文化人才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