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打造藝術版權產業鏈
按照“搭架構、裝內容、拓項目、建生態”四步走規劃,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推進重慶藝術大市場、版權大市場一體化建設,延伸藝術、版權產業鏈,促進藝術品交易,建成一條服務藝術品創作生產、展示交易、版權開發的全功能產業鏈,構建生態體系,為西部文化消費高地建設做出貢獻,創新引領市場健康發展。
1.完善線上線下交易體系。升級線上交易平臺,創新稅收服務平臺,開展多種模式的線上交易,提供便捷交易服務。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藝術品領域的合作項目,加強營銷推廣,輻射西南市場,吸引更多藝術品上架銷售,豐富可售品類。分類充實重慶藝術大市場在售產品,用高端產品樹品牌、用中端產品擴影響、用大眾產品聚人氣。優化四川美院藝術服務中心、金山意庫線下中心、北倉藝術空間、藝術家居星藝術中心等線下平臺的定位,促進差異化發展,根據各自客群特點,充實可售藝術品、文創產品,做大交易規模。
2.拓展藝術合作項目。做大做強“重慶藝術大市場·開放的六月”品牌活動,實施“城市藝術細胞培育計劃”,與市場充分接軌,深耕校外藝術市場,釋放品牌影響力,實現商業價值。依托重慶藝術大市場平臺,借助重慶藝術產業研究院,整合區縣、景區、商圈、城市公共空間、社區藝術空間等資源,廣泛建設藝術館,培育消費者欣賞能力和消費習慣;在藝術課題研究咨詢、藝術類活動、藝術城建、藝術鄉建、研學、教育培訓、文創產品研發、藝術品租賃與銷售等領域廣泛進行項目拓展。
3.構建文化藝術產業生態體系。充分發揮“重慶藝術大市場”品牌影響力,吸引大批藝術產業市場主體進駐,為促進交易提供各類服務,構建生態體系。引入畫廊等藝術品經紀機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藝術品供給規模。引入裝裱、修復、托管等專業技術機構,開展藝術品相關服務。引入鑒定、評估等專業機構,為藝術品增信。引入專業營銷機構,開展藝術家、藝術品包裝策劃服務。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建設藝術品投資服務中心,促進后端銷售,實現流量變現。延伸集團版權服務功能,開展藝術品版權登記、托管和開發服務,延長藝術品產業鏈。爭取將重慶藝術大市場確定為市級財政資金采購藝術品指定渠道。運行維護好藝術品交易稅收系統。
4.探索發展版權產業。在堅持做好版權登記代理公共服務基礎上,積極挖掘版權價值,促進版權交易,探索構建完善的版權產業鏈。服務好自發版權登記,開展版權代理合作,共建共營版權分中心,為產業運營打好基礎。籌建版權服務多功能平臺,鏈通版權鏈條各個環節,實現作品登記、區塊鏈存證、可信時間戳存證等功能“三合一”。建設版權維保中心,提供侵權監測、侵權存證、法律咨詢、代理公證取證、調解糾紛等專業高效維保服務。探索版權集體管理。篩選優質版權,進行價值評估和宣傳推廣,實現版權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