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容與市場的雙向奔赴——《經濟日報》掃描沉浸產業未來圖景
在這個萬物皆可沉浸的時代,很難用一個例子、一個業態道盡沉浸產業的內涵與魅力。一組數據體現沉浸產業發展張力:《2024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沉浸體驗項目數量已達32024個,創造近92.8萬個就業崗位,市場規模已達927億元,總產值達到1933.4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2400億元。
好似魔法再現,無論小而美抑或磅礴大氣,沉浸經濟正在眾行業各領域綻放出新、奇、特的花朵。
01魔法圈
上海市蒙自路818號世博會博物館里,《一夢華胥——中國皮影光影藝術展》正在進行。
“傳統皮影藝術遇上光影技術,古老文化與數字技術融合,非遺活了!”前來觀展的自媒體人肖纓說。
置身《一夢華胥》皮影光影展,如進入一個色彩斑斕的古中國夢境:展覽得名于春秋戰國《列子·黃帝》中的遠古神話“黃帝夢游華胥國,而后天下大治”。寫意的故事線中,列子心無順逆、與世無違的澄明境界,在一個由皮影構成的光影異想世界里展露無遺,古代皇城的熱鬧非凡、才子佳人的浪漫橋段以及村民的家長里短逐一呈現,西游、三國、水滸中的人物在平行宇宙中出現,這種穿越形象地闡釋了列子御風而行、在春天暢游八荒的精神勝境。
“穿越和國際視角都是這場光影展的特色。”上海影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徐鋮說,中法創作者組成的近百人團隊攜手非遺傳承人馬氏皮影,打造了這場具有濃郁中國風的皮影大夢。
如今,這出皮影大戲正在加拿大、馬來西亞吉隆坡、阿聯酋迪拜巡展。
這是一個中國沉浸產業出海的案例。“創作時,就把脈國際藝術市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奮點,滿足世界對東方文化藝術的想象。所以去年《一夢華胥——中國皮影光影藝術展》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巡展的首月,就打破了當地光影藝術空間月度參觀人數的紀錄。”徐鋮說。
這只是沉浸藝術展的成功案例之一。在沉浸產業這個“魔法圈”里,還有沉浸文化旅游、主題娛樂、沉浸演藝演出、擴展現實、商業空間等16個細分市場。
“沉浸藝術的魔力就在于通過文化主題、空間營造、感官藝術和技術互動創造出一個能屏蔽現實世界的‘魔法圈’。這個圈內的所有人、事、物等元素及規則、概念被稱為‘沉浸世界’。”中國游藝機游樂園協會沉浸娛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2024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出品人江杰說,參與者在這個世界中通過互動敘事獲得駕馭感、安全感和探索欲,形成的自我重塑效應也會溢出到現實世界,成為改變人生、激發想象、創造變革的驅動力。
“在藝術與科學交叉的領域中,沉浸式技術的迅速崛起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不謀而合,彰顯了沉浸式體驗作為新一代文化生產力的重要地位,為我國文旅產業的應用發展作出貢獻。”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科研規劃處處長張曉華說。
探索成為“財富創造者”“幸福制造者”“消費刺激者”,中國的沉浸產業奔跑在路上。
02療愈力
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蘇藝演藝文化集聚區,沉浸式魔術戲劇“一塊凝固的時間”正上演。現場,一名女孩站起來說要和去世的奶奶說句話:“有病了一定要第一時間去醫院,這樣我們還能一起過最后一個春節。”
魔幻的是,當魔術師在現場拿出盒子里的信,居然是奶奶寫給女孩的,上面寫著:“寶貝我知道了,有病了我一定會第一時間去醫院。過去和你共度的每一個春節都是最幸福的春節。”女孩淚如雨下。
包括這幕情景在內,眾多療愈故事是北京奇幻森林魔術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梁明堅定地把沉浸魔術酒吧做下去的理由。
“把舞臺延伸到觀眾身邊,現場互動、共創故事結尾,在沉浸體驗中感受心靈撫慰,想來這就是我們魔術劇最有意義的地方了。”梁明感悟很多。這個大三就在宿舍里創業的“85后”,在北京稍有積累后便南下發展魔術事業,與蘇文投集團聯合創建了沉浸魔術酒吧:一個450平方米、容納120人的劇場,團隊打造的6個劇目一年上演450場,開業僅8個月就收回了投資。
之后,梁明在南京推出了沉浸魔術酒吧的升級版——奇幻天臺百老匯。
“在蘇州看完劇,劇場就冷清了,而南京項目做了升級,做到了與消費的深度融合,打造休閑的第三空間,讓曲終人不散。”梁明說,劇場在南京新街口鬧市區無縫融入了當地的夜經濟,連制售的咖啡也成了網紅飲品。“兩點一線的都市人有了一個放空躺平的第三空間。提供的情緒價值、自我發現等功能,是許多沉浸業態受歡迎的原因。”
約瑟夫·派恩在其著作《體驗經濟》中稱,人類經濟活動將從商品經濟、產品經濟、服務經濟逐步進化到體驗經濟和自我發現經濟,每次進化都伴隨著全新消費需求的誕生。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唐曉云分析:“科技重塑了旅游發展的底層邏輯,旅游產業正通過融合創新、跨界整合、內容創新等形式不斷外拓延伸產業鏈條。”
跨界打造魔術、戲劇與新消費融合業態,使其成為文化與商業共生的城市演藝新空間。梁明感慨:“受眾對沉浸體驗中把敘事權利交還給參與者更感興趣。當消費者越來越偏好那些能與個人價值和生活方式共鳴的產品和服務時,沉浸經濟正在成為消費增長的新引擎。”
03新磁場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上海徐匯區迎來了法國普德賦投資的全球首部“線下實景電影”項目——深光之光明之城的開業。
擁有48年歷史的普德賦是致力于還原大型歷史文化場景的主題公園品牌。普德賦亞洲首席運營官兼執行制作Joseph Corbo說,該項目歷時3年,總建筑面積46000平方米,是一個精心構建的打破邊界的沉浸式文化娛樂綜合體,每一位來訪者既是觀眾也是參與者。
普德賦的加盟,被業內視為中國沉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助力。江杰介紹,在全球26個沉浸產業較為成熟的國家中,中國在項目數量、消費市場規模、投資規模和總產值方面均居全球前列,“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平凡,人們在沉浸中體驗那些能夠改變人生觀念的頓悟時刻。沉浸經濟,成為誕生創意與吸引資本的新磁場”。
《2024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中國沉浸產業的投資資金曾一度主要來源于個人投資與風險投資,隨著《“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沉浸產業在2023年受到更多行業企業及政府投資平臺的青睞。
在行業迎來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提醒必須警惕投資過熱導致泡沫產生。
“沉浸文化旅游和沉浸演藝演出的投資總額占產值比重均超過了70%,遠高于40%的健康線和50%的過熱預警線,未來這些領域可能會面臨產能過剩和消費泡沫的風險,中國沉浸產業投資者需要理性分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投新、投價值,勿跟、勿上頭。”江杰說。
此外,海外品牌投資中國也應適銷對路。隨著《不眠之夜》《消失的法老》等一系列國際知名沉浸體驗項目在中國市場的成功,越來越多國際品牌商和投資者看到了中國沉浸體驗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沉浸產業已經出現了可比肩全球的高品質沉浸體驗內容、更強烈的國潮消費需求傾向和更符合本地消費邏輯的商業模式。
國際品牌成功投資沉浸體驗項目的前提,至少要滿足以下幾個可量化的“投資指標”:精準的市場定位、精彩的創意策劃、有效的市場渠道策略、合理的成本控制以及可持續的內容迭代。
沉浸產業未來的發展之路,是一場內容提供商與市場之間的雙向奔赴。掃描沉浸產業,感受其賦予時代的絢爛和帶給人們的幸福感,希望更多企業以創新為原動力,一次次破繭成蝶進步為優質文旅企業,在這一新磁場孕育出更多的新業態、新場景,立體多彩地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