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啟幕——見證“文化力量”,注解巴渝璀璨文明
孟夏繁花迎盛會,文化作橋通四海。
“中國一絕”的川劇變臉,喜慶明快的金橋吹打,簧音裊裊的木葉情歌,沉淀千年的雕刻技藝,“活化石”酉州苗繡……6月1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在九龍坡區楊家坪步行街啟幕,非遺大巡游、曲藝展演大會、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等系列活動亮相,以“非遺+”的形式,呈現重慶文化遺產保護水平,注解巴渝文化璀璨多姿,釋放文化的力量,涵養美好生活。
主場活動
注解巴渝文化璀璨多姿
文明如潮,浩蕩弦歌。
當天上午,在簡短開幕式后,“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偌大的楊家坪步行街霎時“變身”文化嘉年華。
銅梁龍舞、金橋吹打、川劇表演、木葉演奏、雜技表演、傳統箭術體驗等非遺項目……舞臺上、展廳里、廣場中、人群里,你方唱罷我登臺,“讓你一轉身就可邂逅一場精彩”,充分彰顯出巴渝文化的地域性、多樣性和豐富性,現場觀眾的尖叫聲、喝彩聲不絕于耳。
除了精彩的演出和互動,在“非遺購物節·第九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展區,匯聚了“舌尖非遺”“樂耍非遺”“嗨購非遺”“文創非遺”四大板塊近200個非遺代表性項目、老字號及文創產品的展廳,城口老臘肉、合川桃片、永川豆豉、黃大嫂紅豆腐、雞鳴貢茶等商品,應有盡有,琳瑯滿目,充分呈現了巴渝大地的特色風物,吸引里三層外三層的市民游客參觀選購。
在重慶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成果展的展區,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網紅咖啡——“紅巖?印咖啡”芳香撲鼻,茶水杯、黃銅書簽等文創產品,工藝精湛,創意十足,精美絕倫,吸引大量市民在展廳品紅巖咖啡、聽紅巖故事。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美術館、重慶自然博物館等單位展出的文創產品,同樣是文化味、創意性、功能性俱佳,觀者如云。
此外,“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展”展區,采取宣傳展板、沉浸式體驗、實物展出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保護實驗區特色亮點和非遺傳承發展成果;《一圖弄懂重慶四普》微展覽,則向市民介紹了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進展,第一時間呈現了重慶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最新成效。
“重慶好禮”
最能代表重慶文化的禮物
以水傳意,以禮達情。
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的重頭戲之一,2024“重慶好禮”旅游商品(文創產品)大賽暨外事禮品征集活動作品展在楊家坪步行街同步舉行。
在重慶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成果展的展區,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網紅咖啡——“紅巖?印咖啡”芳香撲鼻,茶水杯、黃銅書簽等文創產品,工藝精湛,創意十足,精美絕倫,吸引大量市民在展廳品紅巖咖啡、聽紅巖故事。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美術館、重慶自然博物館等單位展出的文創產品,同樣是文化味、創意性、功能性俱佳,觀者如云。
此外,“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展”展區,采取宣傳展板、沉浸式體驗、實物展出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保護實驗區特色亮點和非遺傳承發展成果;《一圖弄懂重慶四普》微展覽,則向市民介紹了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進展,第一時間呈現了重慶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最新成效。
“重慶好禮”
最能代表重慶文化的禮物
以水傳意,以禮達情。
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的重頭戲之一,2024“重慶好禮”旅游商品(文創產品)大賽暨外事禮品征集活動作品展在楊家坪步行街同步舉行。
展覽現場,沙坪壩區的陳昌銀·辣子麻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推出的白色龍紋織金馬面裙、九龍坡區的柴門·九龍如龍-熊貓款等獲得金獎的作品,萬州區的萬城一面·重慶小面(桶裝)等銀獎作品,以及黔江區的巴窯·石雞砣土陶對杯等銅獎作品,一經亮相,即“圈粉”無數。
值得一提的是,由市文化旅游委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民間收藏品公益性鑒定咨詢”活動也在現場受到文博藏友熱捧。4名資深專家就金屬器、陶瓷器、書畫、玉器、雜項等5個類別開展文物鑒定,當天就共計鑒定民間收藏品81件。
此外,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還有“曲音渝韻”重慶市曲藝展演、“梨園盛景”京劇專場、“川渝樂翻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喜劇幽默節目交流展演、“舞動山城”廣場舞展演等高質量文藝演出,以及沉浸式非遺展演,活動時間一直持續至6月20日。
210多場活動
供你全方位體驗重慶非遺之美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等具有重要意義。”市文化旅游委黨委書記、主任冉華章稱。
作為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文采競風流、江山養豪俊,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活態的文化現象,它們是現存的、固化的巴渝文化坐標,彰顯著重慶的人文精神特質。
為了將這些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除了主場活動,我市圍繞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保護傳承非遺 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時代華章”的主題,緊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博物館、非遺特色村鎮、歷史文化街區、景區等文化空間,還共計推出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210余場活動。活動時間一直持續到6月20日。
這些活動包括,渝東南地區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展示交流活動,沙坪壩區的“沙風磁韻”非遺購物節暨非遺展演,合川區的釣魚城旅游文化節暨“非遺趕大集”活動,大足區的端午龍舟賽,榮昌區的成渝古道保護成果展示暨千年榮昌·歷史文化周活動,巫溪縣的2024年非遺技能比拼,重慶自然博物館的環球自然日科普繪畫作品成果展等。
“這一系列活動,全方位展示重慶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成效和巴蜀文旅走廊建設成果,多角度展現重慶文旅獨特的文化魅力。”冉華章說。